人人捧吹的“量价”真的有用吗?

人人捧吹的“量价”真的有用吗?


我是老Q,说句实话,我过去也挺信量价的。什么放量上涨,缩量下跌,量价齐升,量价背离。


这些词听着都很有道理,很多卖书的也这么教,也有不少大V分享,我还是那句话:


任何行业正在赚钱的任何方式,永远都不会被公布出来,除非已失效,或者方式走入末期,需要靠其他方式变现。


我用所谓的量价关系做过一段时间的交易测试,原因是这听上去“最有道理”。


成交量是当前市场买卖活跃度,价格是多空博弈产生的结果。


当有量又有价的时候,说明有一方特别强势,把一方的买单或卖单全部成交掉,才会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或下跌。


听上去是很有道理,符合科学,甚至市面上还有为量价关系做的口诀表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多少是放量?多少是缩量?什么量是正常波动?有没有标准?


如果按照那些流行的量价关系口诀表去做的话,还有对手盘吗?利润从石头里蹦出来是吧?


虽说都有概率,但是如果用量价关系去做的话,仔细想想,它有没有可重复,可回测,可执行的策略逻辑?


比如入场位在哪?止损?止盈?风控?执行标准?


在我做了一段时间的量价里,我遇到过无数次同一个量价关系不同的双向结果。


一波放量大涨直接掉头,或者一波放量上涨接着继续大涨。这种例子我遇到的比比皆是。


量价分析为什么那么流行?因为它“看起来科学”,一切都好像逻辑自洽。


但是我看了很多博主分析,量价在他们口中基本都是马后炮式分析,让我奶奶来分析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。


我认可共识的重要性,但只在价格结果上,而不是方式上。


方式上的共识度有可能适得其反。


简单来说,我们都用同样的方式做交易,弱点都是直接暴露给镰刀的。


所以经常有道友问我,你的方法是什么,不是我不愿意说,而是根本没有必要,不是它有多难或者多简单,而是它只适合我自己和我的预期收益。


最近打算做一次交易中,价格行为底层逻辑的试验,以实物作为标的,来测试交易市场的形成和价格行为。


此次测试,将公开所有数据,包括限量库存,定期清理库存,流通量等。


有兴趣的可微信私聊我。


祝你交易顺利!



我的微信:_bitqqq

微信公众号:_bitqqq

抖音:_bitqqq

免责声明:本内容不构成任何金融建议,交易风险自担。
Disclaimer: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. Trade at your own risk. 

评论

热门文章

全职交易者一定是长期稳定的收益

交易中小资金放大逻辑

北美逗比特交易视频分享 | 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(第一期)